易經《繫辭上傳》
第七章
子曰,易其至矣乎。
孔子說:「易經的學問達到登峰造極,沒有別的學問可以超過它的範圍」。
夫易,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。知崇禮卑,崇效天,卑法地。
易理的哲學讓聖人崇高其道德,並且擴大其事業。聖人獲取知識和智慧要像天那樣的高明; 在行為和事業要像地那樣的謙卑。要有崇高的理想,效法天道(自然運行規律)。謙卑效法地道, 能容納萬物。 禮:履也。
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。
天地設定高低上下位置,易道即天地之理,展現出陽變陰,陰變陽等各種變化發展的規律, 在人間便是前述的智禮,推動所有的事物依循著易道。
成性存存,道義之門。
成就自性,將天生的仁善德性,不斷地涵養蘊存這種德性,進而找到進入天道人事的真理和 智慧門戶。
第八章
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(ㄗㄜˋ),而擬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謂之象。聖人有以見天下之 動,而觀其會通,以行其典禮。繫辭焉,以斷其吉凶,是故謂之爻。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 也,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,擬之而後言,議之而後動,擬議以成其變化。
聖人見天下萬事萬物的奧秘,因而擬測萬事萬物的形態和樣貌,抓住其神韻,以八個基本卦, 以象徵萬事萬物所適宜的物象,所以叫做象。聖人見天下萬物運動不息,就觀察其中會合變 通,以利於施行典章禮儀(行為的準則),作為共通的法則。並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下撰繫 文辭,來判斷事物的吉凶,所以叫做爻。言說天下至為幽深奧秘的道理也不會厭煩;言說天 下至為繁雜的變動,也不會錯亂不安。擬測揆度之後才可發為言論,議論探討周詳後才可有 所動作,經過擬議後就可瞭解萬事萬物變化的道理和奧秘。 賾:奧秘。 惡:厭煩。
「鳴鶴在陰,其子和之,我有好爵(ㄐㄩㄝˊ),吾與爾靡(ㄇ一ˇ)之。」子曰:「君子居 其室,出其言善,則千里之外應之,況其邇(ㄦˇ)者乎。居其室,出其言不善,則千里之外違之,況其邇者乎。言出乎身,加乎民。行發乎邇,見乎遠。言行,君子之。
中孚卦九二爻辭。母鶴在山背樹蔭底下嗚叫,小鶴和聲響應,我有美酒,我和你共享共醉。 孔子說:「君子住在家裏,發出至善正確的言論,則千里之外人,也會聲響應。何況是接近他 的人呢?反之,如發出不善的言論,則千里外之人也會違背他,排斥他,何況是接近他的人? 言語是從本身發出,能影響到百姓,行動發生在近處,卻顯現在遠處。言行是君子的關鍵要 樞,樞機一發,發而中節,遠近響應;發而失當,自取敗辱。君子的言行能感動天地,改變 周遭的大環境,能不謹慎嗎?」
爵:酒杯。 靡:共享。 邇:近。
「同人先號咷(ㄊㄠˊ)而後笑」,子曰:「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,或默或語。二人同心,其 利斷金,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」
「同人卦九五爻辭,九五居尊得位,與六二中正相應與,在天下和同之先,遇到艱難,故號 咷大哭,惟以至誠感人,終至天下和同,故後快樂而笑。」孔子說: 「君子立身之道,或出來 服務天下,或隱處獨善其身;或沉默或發表言論;如二人同心協力,其力量之大,足以斷堅 硬的金屬。同心的意思,志同道合,精誠團結,其氣味相投,猶如蘭花般的清香。」 臭:氣味。
「初六藉用白茅,无咎。」子曰:「苟錯諸地而可矣。藉之用茅,何咎之有。慎之至也。夫茅 之為物,薄而用可重也,慎斯術也以往,其无所失矣。」
「大過卦初六爻爻辭,用白色的茅草舖在地上,承墊祭祀品,顯然沒有過錯。」孔子申論為: 「祭祀品直接放置於地上就可以了,謹慎的人先舖上白茅草再放祭品,這是敬慎周到之至, 那裏會有差錯呢?茅草之為物本來就很纖薄不貴重,其可承受重物壓力。用於承墊祭祀品其 用處很重大。人若能慎持這種方法去奮鬪,永遠不會失敗。」
「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」子曰:「勞而不伐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也。語以其功下人者也。 德言盛,禮言恭。謙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」
謙卦九三爻辭: 「辛勤做事,不誇張自己的勞苦,成事有功,卻不自以德,不居功還甘居人之 下,功德盛大,待人謙恭有禮的君子,最後能獲得吉祥。」孔子申論說: 「有功勞而不自誇, 有功績而不自以為德,是厚道到極點。是說以其功勞還謙讓居人下,德是有盛明的德行,禮 是謙恭有禮,謙虛就是表現恭敬,以保存其地位。」
「亢龍有悔」,子曰:「貴而无位,高而无民,賢人在下位而无輔,是以動而有悔也。」
乾卦上九爻辭: 「已經飛得極高的龍,若還一直亢進,而不知適可而止,就會遭遇到後悔的事。」
孔子申論說: 「上九雖然尊貴,卻已經不在其位;雖然高高在上,卻無法調動百姓;賢人在下 位,卻無賢人來輔佐。處境不佳,務必謹慎,不宜輕舉妄動,一動就會後悔。」
「不出戶庭,无咎」,子曰:「亂之所生也,則言語以為階。君不密則失臣,臣不密則失身, 幾事不密則害成,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」
節卦初九爻辭: 「謹言慎行,謹守節制,閉口不言,不要輕舉妄動,即不出戶庭,沒有災咎。」 孔子申論言: 「禍亂的產生,皆由出言不慎所致,領導人口風不密,則會失去幹部的信任,幹 部不守密,則有殺身之禍,機密的事情不保密,就會失敗,造成災害。所以君子要謹慎守密 而不洩漏機密。」 階:階級、台階;事情來由。
子曰:「作易者,其知盜乎?易曰:『負且乘,致寇至。』負也者,小人之事也。乘也者,君 子之器也。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盜思奪之矣。上慢下暴,盜思伐之矣。慢藏誨盜,冶容誨淫。 易曰『負且乘,致寇至』,盜之招也。
孔子說:「作易經的人,大概知道盜賊的起因。所以易經解卦六三爻辭說:『古代階級森嚴, 通常小民揹著包袱在路上走,做官的人才有車坐,揹包袱又坐車上,角色錯亂勢必招致盜寇 的來臨。』背負著包袱,本是小人之事,乘坐車子,本是君子治國乘坐的名器。今小人竊乘 君子的車馬,表示亂無法紀,不守本份,盜賊必思強奪它。君王驕傲散慢,在下位的臣子狂 暴無理,貽人可乘之機,盜賊必思侵犯其國。財物不隱密收藏,間接教唆盜賊來行竊。女子 打扮騷首弄姿勾引人,間接鼓勵男人生淫蕩之心,甚至招致淫辱。易解卦六三爻辭:『負且乘, 致寇至』是說自己招致寇盜之意。」 負:古代平民背著包袱行走謀生。 乘:乘車,古代車子是國家名器的象徵。
第九章
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天數五,地數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 合。天數二十有五,地數三十,凡天地之數,五十有五,此所以成變化,而行鬼神也。
易經河圖之中,稱奇數為天數或陽數,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為天數;稱偶數為地數或陰數, 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為地數。其中分為生數與成數,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為生數;六、七、 八、九、十為成數。生就是指任何一個事物的開端;成就是一個完成。天地之數是如何相合 的: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;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;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;地四生金,天九成 之;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。也就是說天數一和地數六,都屬水。天一是五行之水的生數,地 六是五行之水的成數。五行之生成,也就是水火木金土這些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元素,就是 通過天數,與地數一生一成相合而來的。
「五位相得」是天一與地二相得;三與四相得;五與六相得;七與八相得,九與十相得。 「各
有合」是五個天數合在一起等於二十有五;五個地數合在一起等於三十。二十五與三十相加 等於五十五,這就是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。
易經的千變萬化,神秘莫測,正是由五個天數與五個地數合成的五十有五的變化產生的,即 透過大衍之術占卦結果得出六七八九這四個數字(九為老陽、六為老陰、七為少陽、八為少陰), 即可獲得陽爻或陰爻,由爻組成卦,卦中老陽九、陽極生陰、變為少陰八;老陰六、陰極生 陽,變為少陽七。所謂變化而行鬼神,即指此而言。陰陽不測之謂神,神是指人生的任何變 化。鬼神只不過是陰陽造化所展現出來的形迹。
大衍之數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分而為二以象兩,掛一以象三,揲(ㄕㄜˊ)之以四以象四 時,歸奇(ㄐㄧ)於扐(ㄌㄜˋ)以象閏。五歲再閏,故再扐而後掛。
大衍之數是人為的設計,本於天地之數而有所裁量,將五十根蓍草用於卜筮,其用四十九根, 虛一不用以象太極,任意分為二堆,以象兩儀,從右手堆中取一根,掛於左手無名指與小指 之間,以象天地人三才。以四根四根分之,以象四時的運行。將其餘數或一、或二、或三、 或四挾在無名指與中指之間,以象農曆三年一閏。再取右手堆的著草,以四四分之,將其餘 數或一、或二、或三、或四挾在中指與食指間,以象農曆五年二閏。餘數非五即九,即為一 變。然後再將剩餘的著草(剩四十根或四十四根),再經過同樣的「分以象兩,掛一以象三,揲 之以四,以象四時,歸奇于扐,以象閏五歲再閏」的程序,經三變之後再看四四分之共幾堆, 得數為六、或七、或八、或九,成一爻,達到十八變才完成一卦。第二變與第三變的餘數非 四,即八。 揲:數。 奇:餘數。 扐:兩指之間。
乾之策,二百一十有六;坤之策,百四十有四,凡三百有六十,當期之日。二篇之策,萬有 一千五百二十,當萬物之數也。
乾為陽,策即推算蓍草的根數,陽數九,以四時乘之為三十六,再以六爻乘之為二百一十六。 坤為陰數,陰數為六,以四時乘之為二十四,再以六爻之為一百四十四。二策相加計三百六 十,相當一年的日數。易經上下二篇六十四卦,共有三百八十四爻,陰陽各百九十二。陽數 三十六乘以一百九十二得六千九百一十二;陰數二十四乘以一百九十二得四千六百零八,二 者之和計一萬一千五百二十,相當於萬之數。
是故,四營而成易,十有八變而成卦。八卦而小成,引而伸之,觸類而長之,天下之能事畢 矣。顯道神德行,是故可與酬酢(ㄗㄨㄛˋ),可與祐神矣。子曰:「知變化之道者,其知神 之所為乎。」
四營就是分二,掛一、揲四,歸奇。四個步驟。完成這四個步驟,就是一易,也就是變了一 次,一爻需經三變才能得出,一卦有六爻,所以說十有八變才成一卦。八卦只是小成,需要
把它擴張起來,由八卦演變為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,方能成為一部易經。宇宙的萬事萬 物皆在此易經當中,能將天下隱藏的事物顯示出來。在占筮時所得卦象未必是最後結果,如 遇爻變、卦變,將出現各種變化類型,斷卦時須考量甚多的因素。能將易理融會通者,斷卦 會把真相顯現出來,指示趨吉避凶之道。能知變化之道,好像具有神通一樣,可以提升行動 能力、解決問題。所以說,精通爻變、卦變各種變化,遇到任何情況均能應對自如,即能找 出適當的對策。靠著人的作為,可以協助及改造大自然造化功能,孔子說: 「知道易理變化之道者,即能將易理融會通者,會明白神的作為吧!」 酬酢:賓主相互勸酒,引伸為應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