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卦傳
乾剛坤柔,比樂師憂,臨觀之義,或與或求。 屯,見而不失其居。蒙雜而著。震,起也。艮,止也。 損益,盛衰之始也。大畜,時也。无妄,災也。萃聚而升不來也,謙輕而豫怠也。 噬嗑,食也。賁,无色也。兌見而巽伏也。隨,无故也。蠱則飭也。剝,爛也。 復,反也。晉,晝也。明夷,誅也。 井通而困相遇也。咸,速也。恒,久也。渙,離也。節,止也。解,緩也。蹇, 難也。睽,外也。家人,內也。否泰,反其類也。 大壯則止,遯則退也。大有,眾也。同人,親也。革,去故也。鼎,取新也。小 過,過也。中孚,信也。豐,多故也。親寡,旅也。 離上而坎下也。小畜,寡也。履,不處也。需,不進也。訟,不親也。大過,顛 也。姤,遇也,柔遇剛也。漸,女歸待男行也。頤,養正也。既濟,定也。 歸妹,女之終也。未濟,男之窮也。夬,決也,剛決柔也。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 也。
雜卦傳將卦意簡明扼要,以一字或一句話來表達,其中前五十六卦錯綜其義,以 相反相成的觀點將五十六卦分為二十八對,兩兩一組。其中相綜、相錯、相交的 僅一對,即否、泰二卦;相綜、相錯的的亦僅一對,即隨、蠱二卦;相錯有三對, 即乾、坤二卦,小過、中孚二卦及離、坎二卦;其餘二十三對均相綜。最後八個 卦,卦序分類與前面不同,有些學者如漢鄭玄,宋朱熹等因不能瞭解其安排順序 的意義,而主張維持原狀。有些學者提出重新安排最後八個卦的順序,如宋蘇軾 等主張為頤,大過;姤,夬;漸,歸妹;既濟,未濟。宋蔡淵等主張為大過,頤; 既濟,未濟;歸妹,漸;姤,夬。後者以音韻學獲勝,主張改變順序多以採用蔡 淵的版本(註一)。
一 乾剛坤柔
乾卦(䷀)六爻全陽爻,是純陽卦,有剛健之德,自強不息。
坤卦(䷁)六爻全陰爻,是純陰卦,有柔順之德,能包容、厚德載物。
二 比樂師憂
比卦(䷇)順在內,能親近朋友,所以快樂。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序卦傳 〈上篇〉
有天地,然後萬物生焉,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,故受之以屯,屯者盈也,屯者物之始生也。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蒙,蒙者蒙也,物之稚也。物稚不可不養也,故受之以需,需者飲食之道也。飲食必有訟,故受之以訟。
乾卦,乾為天,萬物資始;坤卦,坤為地,萬物資生。天地交合後產生萬物,充滿天地之間,唯有萬物,所以接下來就是屯卦。屯是萬物盈滿的意思。屯卦象徵萬物開始生長。萬物始生必然是蒙昧無知,所以接著就是蒙卦。蒙是萌發,萬物還幼稚,幼稚時需要啟蒙並加以養育,所以接著就是需卦。需為飲食之道,民以食為天,生命成長須從外界吸取資源,由於資有限,因而引起資源的爭奪,爭訟,所以接著就是訟卦。
盈:充滿。
蒙:蒙昧無知。
訟必有眾起,故受之以師,師者眾也。眾必有所比,故受之以比,比者比也。比必有所畜,故受之以小畜。物畜然後有禮,故受之以履。履而泰,然後安,故受之以泰,泰者通也。物不可以終通,故受之以否。
爭訟就會聚集群眾來討公道,所以接著就是師卦。師就是群眾的意思。群眾聚集起來一定會互相親比、結盟,所以接著就是比卦。比就是與人親近,互相協助,雙方分工合作,可以減少資源的使用,提升生產力,因而會小有蓄積,所以接著就是小畜卦。物資豐餘,人群互動要以禮節為行為的規範,接著就履卦,履就是禮,大家遵循禮儀,社會通泰,並可獲得安和,接著就是泰卦。泰就是暢通,通泰,凡事不可能永遠通泰,接著就是否卦。
比:親比,互助。
履:禮也,實踐。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序卦傳 〈下篇〉
有天地然後有萬物,有萬物然後有男女,有男女然後有夫婦,有夫婦然後有父子,有父子然後有君臣,有君臣然後有上下,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。
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發展有一定的順序,先有天地,然後才能生育萬物,有了萬物然後才有男女之分,有了男女才能結為夫婦(註),夫婦生育成功才產生父子關係,有了父子才能由家擴大到國,進而產生君臣關係,有了君臣才能制定君上臣下的上下關係,有了上下的關係,才能制定禮儀,並加以落實。
錯:禮儀交錯往來。
註:澤山咸為少男少女無心之感,也就是自然感應,而且感應快速,很快結成夫婦,雖不言咸卦,然夫婦之道就是咸卦。
夫婦之道,不可以不久也,故受之以恒,恒者久也。物不可以久居其所,故受之以遯,遯者退也。物不可以終遯,故受之以大壯。物不可以終壯,故受之以晉,晉者進也。進必有所傷,故受之以明夷。
夫婦的倫理關係應永遠不變,所以接著是恒卦。恒就是長久的意思,事物不可永遠停留在其住所而不動,所以接著就是遯卦。遯就是退,離開的意思。事物不可能永遠退藏逃避,(遯卦爻義為君子退藏,也就是陽退),所以接著就是大壯卦,大壯卦由下而上四陽連在一起,陽性上進,但因居天位二爻為陰爻,代表天時未至,雖具人和與地利乃不宜輕舉妄動,應暫時停止,在雜卦傳說大壯則止,事物不能永遠暫止,所以著就是晋卦。晋就是進,知進而不知退,必有所傷,所以接著就是明夷卦。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第六章
神也者,妙萬物而為言者也。動萬物者,莫疾乎雷﹔橈(ㄋㄠˊ)萬物者,莫疾乎風﹔燥萬物者,莫熯(ㄏㄢˋ)乎火﹔ 說萬物者,莫說乎澤﹔潤萬物者,莫潤乎水﹔終萬物始萬物者,莫盛乎艮。故水火相逮(ㄉㄞˊ),雷風不相悖,山澤通氣,然後能變化,既成萬物也。
神是陰陽不測,沒有一定方向和趨勢,自然造化之妙,使萬物變動莫測。震動萬物的生機,沒有東西比 雷更為激烈。吹拂萬物, 沒有東西比風更為快速有力。乾燥萬物 ,沒有東西比 火的烘烤更有效。澤為蓄水之地,和自然生態的平衡,取悅萬物,沒有東西比水更能潤澤。能終止萬物,又能始生萬物,即能使萬物生生不 息 ,終而 復 始,沒有東西比艮更偉大。所以說水與火相接觸,相推應用,如水火既濟。雷與風同時發作而不相排斥。山和澤氣息相同。然後才能產生變化,生育成萬物。
神:陰陽不測之謂神;變化莫測。
橈:拂動;彎曲。
熯:乾;以火烘乾。
逮:及;接觸。
悖:違背。
第七章
乾,健也﹔坤,順也﹔震,動也﹔巽,入也﹔坎,陷也﹔離,麗也﹔艮,止也﹔兌,說也。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〈說卦傳〉
第一章
昔者,聖人之作易也,幽贊神明而生蓍,參天兩地而倚數。觀變於陰陽,而立卦﹔發揮於剛柔,而生爻﹔和順於道德,而理於義﹔窮理盡性,以至於命。
昔者,聖人之作易也,幽贊神明而生蓍。
從前聖人創作易經,探討幽深奧秘的真理及變化之道,利用上天生出蓍草,以這神奇的東西作為易經占筮之用,藉以鬼神溝通,能使隱徵難見事物變得清晰,使人能知未來之事,而趨吉避凶。
幽贊:暗地裏幫助。幽:深,暗。贊:幫助。
參天兩地而倚數。觀變於陰陽,而立卦﹔發揮於剛柔,而生爻﹔和順於道德,而理於義﹔窮理盡性,以至於命。
奇數為天數或陽數,偶數為地數或陰數,天數為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,合計為二十五,地數為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,合計為三十,天地之數計有五十五,這就是大衍之數,取五十,虛一不用,以象太極,用以分二,掛一,擛四,歸奇而得六、七、八、九。六、八為陰爻,七、九為陽爻,一至十分為生數與成數,其中一至五為生數,六至十為成數,生就是任何一個事物的開端,成就是一個完成。
生數中,一、三、五三個奇數為天數,合計為九,故陽數用九,也代表老陽,陽極生陰,產生變化;二、四二個偶數,合計為六,故陰數用六,也代表老陰,陰極生陽,亦產生變化。從而建立起大衍之數及卦爻系統,觀察陰陽之變化而建立起卦象系統。根據卦象,由剛柔的相互關係加以發揮,而產生諸爻的爻義。卜卦得出的卦爻象辭,要和諧順從於道德,能把事物處理得合理。窮盡事物之理,盡其本性而發揮,最後合於天道(達到與自然規律一致)。
參天兩地:參是奇數;兩是偶數,天數為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,地數為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。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繫辭傳(下)
第九章
易之為書也,原始要終,以為質也,六爻相雜,唯其時物也,其初難知,其上易知,本末也,初辭擬之,卒成之終。
易經這部書是追究萬事萬物的開始,並據此推斷其結果,是易經的本質。一卦有六爻,爻性有陰柔,有陽剛,間雜出現,觀察爻位的時位和象徵的事務,並應重視其動爻,把握時空的變動,才能趨吉避凶
卜卦時開始卜出第一爻,很難斷定這一卦的發展,等到完成第六爻,卦體顯現,卦象清楚,前者是樹木的根,是本始;後者是樹木的枝梢,是末,所以是本末終始。初爻難知,所以聖人在擬議初爻文辭時多方考量,以冀精確擬測,故較為困難,俟初爻文辭擬定後,順此以定2-5及上爻的文辭,到了上爻,事物發展完結而卦義最終形成。
若夫雜物撰德,辨是與非,則非其中爻不備。噫,亦要存亡吉凶,則居可知矣,知者觀其彖辭,則思過半矣。
依據陰陽爻雜陳狀況,要論述其德性,辨別是非,顯現人事複雜的情況。不是初、上二爻就能辨別人事的是非,必須考量二至五爻的變化歷程,全面理解,融會貫通,才能完備。
大概探求存亡吉凶之事,要從六爻所形成的複雜情況中推求。雖居在家,可得而知之。智者深入研究瞭解卦辭,對該卦的吉凶就可大致的掌握。
撰:述。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繫辭傳(下)
第七章
易之興也,其於中古乎,作易者,其有憂患乎。
易經的興起(流行)是在殷末周朝時代吧?易經的卦爻辭作者文王面臨暴政而被囚在羨里獄中 所作,其具有憂患意識吧?
是故,履,德之基也;謙,德之柄也;復,德之本也;恆,德之固也;損德之脩也;益,德 之裕也;困,德之辨也;井,德之地也;巽,德之制也。
所以履為德之基,以禮待人,足履實地,是立身處事的基礎,所以說是德之基。 謙,為人處世,卑己尊人,忍讓謙虛,是掌握進德的重要手段,所以說謙是德之柄。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繫辭傳(下)
第四章
陽卦多陰,陰卦多陽,其故何也?陽卦奇(ㄐㄧ) ,陰卦耦。其德行何也?陽一君而二民,君 子之道也;陰二君而一民,小人之道也。
陽卦應陽爻居多,陰卦應陰爻居多,為何相反,陽卦多陰,陰卦多陽呢?以大衍占法,7,9 為陽爻,8,6 為陰爻,陽卦三爻的總和皆為奇數如震☳,坎☵,艮☶,三卦都是一陽二陰, 陰爻多於陽爻,所以說陽卦多陰。陰卦三爻的總和皆為偶數,如巽☴,離☲,兌☱,都是二 陽一陰,陽爻多於陰爻,所以說陰卦多陽。其性質或作用是什麼?乾陽為君,為主;坤陰為 民,為從,陽卦一陽二陰,象徵一君二民,以少統多,象徵眾民擁護一君,團結一致是政事 常軌,所以說為君子之道。陰卦二陽一陰,以多統少,國有二君,將互相傾軋以爭民,民無 所適從,必然大亂,這是小人之道。
第五章
易曰:「憧(ㄔㄨㄥ)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」子曰:「天下何思何慮?天下同歸而殊塗,一致 而百慮,天下何思何慮?」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易經《繫辭下傳》
第一章
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。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。剛柔相推,變在其中矣。繫辭 焉而命之,動在其中矣。
八卦對待成列,即乾與坤相對,震與巽相對,離與坎相對,兌與艮相對,呈現出 豐富的卦象變化。八卦卦象雖然豐富,惟不足以涵蓋日益繁雜的人事變化,所以 聖人將八卦和八卦相交,三爻卦疊積成六爻卦,以應事實需要,因此六十四卦, 三百八十四爻都在其中。陰柔陽剛二爻,遞相推移,即透過爻變,萬事的變化在 其中。聖人在各卦爻都繫以文辭,以反映其變動趨向,引導正確行動,即趨吉避 凶。
成列:有陰陽相對之義。
命:指出。
吉凶悔吝者,生乎動者也。剛柔者,立本者也。變通者,趣時者也。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易經《繫辭上傳》
第十章
易之為書也,廣大悉備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兩之,故六六者,非它 也,三才之道也。
易經一書,至廣至大,無所不包,所以廣大完備。伏羲氏畫八卦,只用三爻,是代表天地人 三才。後三畫卦不够用,所以將它重疊起來加以運用。因此,天地人三才由一變成兩,都是 由兩種相對立的因素構成。立天之道就是陰與陽,五爻為陽,上爻為陰,陰陽成象;立人之 道就是仁與義,三爻為仁,四爻為義,仁義成德;立地之道就是柔與剛,初爻為剛,二爻為 柔,剛柔成質。每一卦都兼有天地人三才之道,每一才有二爻,所以共有六爻。六爻就是指 三才之道。 悉備:理詳密;完備。
道有變動,故曰爻,爻有等,故曰物,物相雜,故曰文,文不當,故吉凶生焉。
三才之道變動不居,六爻效法天地萬物變動的現象,稱為爻。爻有剛柔大小,上下貴賤,不 同的類別,代表著不同的物象,稱為物。萬物分陰陽,柔剛,爻性有陽剛,陰柔。六爻交雜 出現和爻位配合起來,增益其複雜性,這種狀態稱為文,即剛柔交錯曰文。這種錯綜複雜的 情況,處理恰當與不當,將會產生吉凶禍福、成敗的結果。
"易學"易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